找到相关内容752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禅的增上缘

    修禅的增上缘  有人能疾得,有人则迟得或不得。如何疾得禅定?在饮食方面,应如法取得、受用,不使饥饿或营养失衡,也不嗜食;身心应调和,住闲静处。关于心的调顺,《中部53经》〈有学经〉说,七法具足者,得四、现法乐住,易不难得者。  一、有信。信如来之菩提,忆念佛陀的圣德,可坚定信仰。  二、有惭。惭身.口.意恶行。惭:于所作罪,自觉羞耻。  三、有愧。愧身.口.意恶行。愧:于所作罪,对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4862645.html
  • 帕奥禅师答:鼻孔出口处与上嘴唇间的气息与其他感觉的关系和不同

    地专注于禅相,就能证得。如果专注于感受、感觉与触觉,则无法产生强得足以使禅相生起的定力,于是也就无法证得。这就是为何只能以气息为所缘目标的理由。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鼻孔气息与其它感觉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8383488416.html
  • 帕奥禅师答: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

    问:根据禅师开示,要达到观禅必须具备强而有力的定力,但须师摩经里的阿罗汉们却未有止禅,可否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 帕奥禅师答:慧解脱就是没有证得任何、只是通过修行纯观禅而证得解脱,但这并不...行者和证悟双解脱的止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于前者没有通过修行止禅证得,但在修行观禅方面,基本上这两者的修行方法是相同的。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慧解脱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9275295919.html
  •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

    人具有很多种性格:许多贪爱、许多瞋恨、许多妄想……,很难决定他们究竟属于一种性格。最好是你亲自研究各种业处,自己选择修行法门。 我观察过许多禅修者,通常他们曾经在过去生修行四界分别观或安般念。如果禅修者曾彻底地修行安般念达到的阶段,幺安般念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过去生他们只修行安般念到某种程度,尚未达到,或未曾见到禅相,幺他们的波罗蜜还不成熟...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禅修者法门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9233297197.html
  • 印度早期禅法初探——奥义书的禅理

    实际,发展成为具有浓厚中国佛教特色的学,即所谓如来、祖遇灰而,无论是印度本土的,或从印度传到其周边国家的,都可以在奥义书中找到它们的根源。本文正是就此进行探讨,阐述在奥义书的原始模式。论证... 一、好的模式  Dhyāna。梵语动词根“dhyai”,意为“思维、思念、思考”;由它派生构成的抽象名词有两个形式:一个是“dhyā”,见于《梨俱吠陀》, 是古老的形式;一个是“dhyāna”...

    巫白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548925.html
  • 如本法师答:请问学佛者,偏修禅定,偏修智慧,是否能成就佛道?

      如本法师答:禅定(梵语dhyand),、静虑之义;般若(梵语prajna)译为智慧。圆满的佛道,是禅定与智慧的圆满。若偏修禅定,或偏修智慧,始终不得成佛。毕竟,佛道是定慧等持圆满之中道法。   有定无慧成枯定,有慧无定成狂慧;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离定无慧,离慧无定;定即是慧,慧即是定,定慧不一不异故。   若依因地修行,必次第而修,何以故?因为修行之功力尚未圆熟,无能等持而修,...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224912476.html
  • 问:五佛五智和六大为体是什么意思?

    任何宗教均有其对宇宙本原的理解和诠释。在藏密经典中,“法界缘起”、“种子相续”等学说,便讲的是“六大为体”的本体论。 密宗行者只靠念咒,建曼荼罗很难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须具备五佛(大日、阿閦、弥陀、不空成就)的五种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所智)。若是有了这...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20978024.html
  • 是什么

    是梵语“”的略称,义译为静虑,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之义。,也是“禅定”的略称。“禅定”一语是梵语“”的略称“”和梵语“三摩地”意译(略译“三昧”)的“定”的梵汉结合而成。“”是汉语中的外来语。和三摩地都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术语。禅定还有瑜珈、止观等异称。 由引申出来相关联的禅语是很多的,诸如: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风、禅机、禅悟,以至禅诗、禅画,等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852213.html
  • 十波罗蜜

    进。谓勤修善法,心无懈怠也。经云:菩萨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五、波罗蜜],梵语,华言静虑。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经云:菩萨于五欲境,无所贪着,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波罗蜜。(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诸次第定者,谓于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等次第而入也。)  [六、般若波罗蜜],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3657562.html
  • 帕奥禅师答:南传比丘如何培育还需要在轮回中生死流转的福报?

    地修行缘起法(十二因缘),更好的是如果他能够修行达到行舍智,那么,下一世他将不会投生于恶道。这表示来生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成为比丘。如果他修行止禅达到,而且能够将维持到临死的一刻,他将投生于梵天界。如此,即使他没有证得任何道果,仍然能依靠他的布施、持戒、、观智等善业,而在未来世投生于人界、天界或梵天界。这是依照业果法则而发生的现象。然而,如果他尚未修行缘起法,临死的时刻万一有恶业成熟...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轮回生死流转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8371491181.html